陳毅元帥雕像。
若問資陽人當地的名人有哪些,他們十之八九會脫口而出這名共和國元帥的名字:陳毅。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文韜武略,青史可鑒。
資陽人對陳毅有種天然的親切感,他是“喝過洋墨水的人”,是“幫盲人大娘挑水”的鄰家好孩子……他廉潔奉公、胸懷博大、為民擔當,在家鄉留下了諸多感動鄉親和后人的故事。因此,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的頭銜前,資陽人還愿意加上老鄉、鄰居、老師、榜樣。
陳毅有著卓越才能和人格魅力,是一位個性鮮明的開國元勛。如今,資陽在紅色文化教育上結合革命老區建設不斷挖掘紅色資源,除陳毅故居外,還推出了川南剿匪資陽戰斗記憶館與安岳革命老區文化教育基地,與陳毅故居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廉文化氛圍。
九曲河婉轉溫潤,蔓延出資陽的文氣;而先賢從血與火中締造了今日的和平與繁榮。讀懂從血與火中錘煉而出的紅色文化,才算讀懂資陽人堅韌而熱血的一面。
元帥的鄉愁
清康熙年間,陳毅的祖上陳堯欽兄弟三人隨一支移民隊伍長途跋涉,從湖南新寧來到四川樂至定居。陳毅的先祖于乾隆時期買下一塊地,建立了一座木質穿榫結構的三重堂四合院,這便是陳毅故居。
1901年8月26日,陳毅誕生在院落一重堂左側的小瓦房里。父親陳昌禮學識淵博,擅長書法,母親黃培善出身于富裕家庭,陳毅家在當時算得上耕讀傳家的大族。陳毅從小跟著父兄學習儒家經典,背詩詞,學聲律,并表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智識。五六歲時,陳毅入私塾,這時,革命風暴四起,清朝的統治已然猶如強弩之末。就在陳毅出生那年,四川宣布實行新政,強調“興學育才”,之后,新式學堂如雨后春筍般在巴蜀大地冒出來。
資陽倚靠沱江,又是成渝交通重鎮,當地人能夠輕易獲得外界最鮮活的資訊。陳昌禮了解新文化,并意識到傳統封建教育已經過時,于是,在1909年毅然將老家的田產抵押,搬到了成都東門外居住。后來陳家家道中落,陳毅中途輟學,恰逢吳玉章等人在成都創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陳毅和胞兄陳孟熙都去報考并雙雙被錄取。1921年,在里昂中法大學就讀的陳毅和朋友蔡和森,召集100多名學生展開愛國運動,反對中國將鐵路修筑權交給法國,陳毅等人被法國當局逮捕后遣送回國。
身心俱疲的陳毅回到樂至的老家,家產變賣罄盡,只能住在陳家祠堂。這是陳毅1909年離開樂至后第一次回鄉。想必,這是一次灰色的返鄉經歷。但國破家散的凄涼并沒讓陳毅失去熱血和改變現狀的信心,他對家、國的愛仍舊深沉而細膩。當時的鄰居郭大娘是個盲人,其丈夫生病了,不能經營豆腐生意,家里連用水都沒有。陳毅便為郭家挑水、推磨,直至郭大爺病愈。鄉親對這名留過洋的小伙子稱贊不已。
第二年,陳毅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并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后,他戎馬倥傯、日理萬機,第二次回到家鄉樂至時,他的身份已是共和國開國元帥,國務院副總理兼任外交部部長。此時距上次回家已過去了37年,天地早換了容顏。當時,陳毅出席在成都舉辦的蘇聯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學技術展覽會,回到四川的他鄉愁愈濃,想回老家樂至走走。
在老家,陳毅見到了幺叔陳昌信。陳昌信提出要陳毅幫忙解決城鎮戶口,到縣城機關當個雜工。陳毅連連搖頭說:“這不好,別人會罵我的娘。您老人家要千萬諒解我??!”陳毅又笑著對陳昌信說:“你現在在公社吆(趕)鴨子,吆鴨子也是好工作嘛!我要贈詩一首,給你做個紀念:暮年當了鴨司令,為國為民表寸心。踏遍故里山和水,長竿一根系千斤?!弊詈?,陳昌信收回了“開后門”要求。
距離陳毅故居約兩公里的復興場,一條羊叉河將鎮子一分為二。1959年,當地政府在羊叉河上建起了一座橋。正好遇到陳毅回家鄉,大家想把這座橋改名為“將軍橋”或“元帥橋”以紀念陳毅的功績。大家征求陳毅的意見時,陳毅連連擺手,說:“我陳毅算老幾??!取名‘勞動橋’吧!勞動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眲趧訕蚪ǔ珊蟛痪?,當地成立了公社,不久后勞動公社取消,原本的復興鎮便更名為勞動鎮,沿用至今。
陳毅關注家鄉的產業,他前往離縣城30多公里的石井鎮,視察樂至紅旗絲綢廠,并幫助紅旗絲綢廠引進了5臺日本先進的繅絲機,大力“催化”了當地蠶絲產業的發展。一年后冬天的夜晚,陳毅夜不能寐,思念故鄉,揮筆寫下《故鄉》一詩:“公社遍故鄉,到處是桑園。蠶娘兩萬人,一年八季蠶?!痹娭杏袘涯钜嘤袘n愁,有希望也不乏失落。如今,“樂至生絲”“樂至蠶繭”獲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桑融合發展,每年產值超5億元,這是樂至人對老鄉陳毅最好的告慰。
青松映廉影
“陳毅與家鄉的故事還有很多,家鄉人從來沒有覺得他遠去了?!标愐愎世镏v解員蒲靜講起一些游客的故事,感慨地對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講述,“每到春節,周邊的人都會舉家來陳毅故居緬懷先人,這已經成為了當地人約定俗成的儀式?!?/p>
有一次,一對外省夫婦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看到陳毅任外交部部長時穿的衣服,不禁潸然淚下。他們告訴蒲靜,自己的父母也是外交官,家里有同款的衣服;有一名小朋友能流利地背誦陳毅的《梅嶺三章》和《青松》,說是爸爸要求背誦的,以后要像陳毅元帥一樣,堅強、正義、清白;還有一位坐著輪椅的老紅軍,他望著陳毅的照片,眼角噙著淚花,久久不愿離去……
陳毅故居的漢白玉雕塑非常生活化,好似“陳老總”剛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他不愿意那么快離開,想再多歇歇,看看往昔養育自己的山水。他將外套擱在膝蓋上,夫人張茜同樣是一身便裝的打扮,站在他身旁。
“這里是陳毅的家,回到家了,自然而然要輕松一些嘛?!?2歲的樂至人王同云老先生說。王同云出生于樂至縣蟠龍鎮石匣寺村,從小喜歡寫作和閱讀,1982年,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樂至縣文化專干隊伍,成為文化工作者。如今,作為樂至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退休職工,他仍舊發揮著余熱,向游客講述樂至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政府決定將陳毅故居修葺一新,并增建陳毅故居文物陳列館,那時的條件是真的苦?!蓖跬飘敃r負責撰寫陳毅故居的展陳文案,恰逢天熱,他與工作人員在陳毅故居席地而睡,點起一排排蚊香,不管用,蚊子還是橫沖直闖。沒有電沒有水,他們就在附近的河里洗澡。
“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看到陳毅故里景區正在翻修,創建5A級景區,我很欣慰?!蓖跬聘嬖V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陳氏的祖上本為官宦,是書香門第耕讀傳家的典范。陳毅堂兄陳修和曾任沈陽兵工廠廠長,政務院、國務院參事;胞兄陳孟熙官至少將司令;胞弟陳季讓官至少將副師長。陳氏家族“一帥三將軍”的產生,與陳氏家風休戚相關。
陳毅留下的廉潔精神,如今更為熠熠生輝。他在組詩《感事書懷》寫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彼簧3种疂嵎罟那逍?,并以此修身齊家。
陳毅曾與父母“約法三章”。一次是父母在上海時,他與父母約定,一不用公車,二不借市長名義辦事,三不隨意外出。1957年,陳毅的父母回到四川,陳毅又與他們約法三章:一是自食其力不驚動政府;二是做普通公民,不驚動鄰里;三是不為親友牽線搭橋辦私事。父母齊聲說:“應該!”回川后,二老如約而行,過著簡樸低調的生活。
1961年夏天,陳毅在二子陳丹淮上大學前,寫下《示丹淮、告昊蘇、小魯、小珊二首》,以“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告誡子女要保持勤儉,不要忘記父輩創業的艱難,不可奢侈腐化。在《示兒女》一詩中,他殷切期望兒女做到“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
在王同云看來,陳毅敢講真話,是樂至人耿直豪爽典型性格的體現。1959年陳毅回家鄉時,當時有的地方刮浮夸風。他在仙鶴鄉見拖拉機上山耕地的情景,不禁憂心忡忡,嘆道:“今日話鄉情,情真意更誠。好大喜功事,萬代招罵名?!彼麆駥Т蠹乙獙嵤虑笫?。
一座故居,記錄了先賢的成長,流淌著他的精氣神。如今,陳毅故居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四川“省級廉潔文化基地”。樂至將“青松”作為陳毅故居的一大廉潔元素,用故居常見的“青松景觀帶”呼應廉潔